第(1/3)页 几个月前,大周京都泰安城内那一场惊艳四方的大战之后,赵蓁从赵虎那里得到了宇文清的消息。 于是便一路北上,直接御剑离开了大周国境。 来到北燕境内后,她却又舍弃御剑,改为步行,一步步向上都城走去。 或许是为了看一看那个让她牵挂了那么多年的人建立的国家究竟是一番什么模样。 也或许是想要体会异族他乡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 但究竟是不是因为离得越近,反而越不敢相见的原因在作祟,恐怕也就只有赵蓁自己知道。 北燕国国土虽然不及大周九州,但也十分辽阔。 南北之距,四五千里。 从北燕国南境走到上都城,至少也有三千多 里的路途。 来到这完全不同的异国,赵蓁也算是大开眼界。 这里的人不像大周,脸上和心理,更为同步。 心中喜怒哀乐,在脸上就能一目了然。 北燕国刚刚成立,对于草原来说,这几乎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壮举。 因为在草原上,还从未有谁建立过如此庞大且系统的国家势力。 草原上的牧民,一生大多都在追寻水草而居,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们能在某一个地方定居不再离开。 北燕国对于草原民族的驯化已经初见成效。 至少在如今的草原人心中,已经有了国家的概念。 已经对北燕这个统治着他们的势力,有了初步的认可。 毕竟,曾经的草原虽然自由,但却是一个赤裸裸的弱肉强食的世界。 谁强,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牛羊,更多的女人和更广袤的草场。 弱者,被欺负、被压迫,甚至被屠杀,也绝对不会有人站出来说一句这种事是不对的。 受了欺负压迫的人,除了忍,除了认命,没有任何办法。 除非你能反过来,成为强者。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虽然本质上看,依旧是强者统治弱者。 但至少在不触及最高层统治者的利益前提之下,普通百姓和那些曾经的弱者,有了一个可以求助申冤的地方。 律法这个概念,也渐渐植入进了草原民族的心里。 如今的北燕,再也不是你强就能随意抢夺他人财物,甚至随意杀人的地方了。 有刑法约束,大多数人心里,也开始多了一条红线。 因此,北燕建国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民间寻常百姓的群里中,还是拥有不错的拥护力的。 这一切,自然要归功于宇文清这位北燕皇帝的广施仁政。 在经历了一开始建国初期对那些反抗势力的血腥镇压之后,北燕国一系列国策都体现出了一个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