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在中国,在美国-《文豪1983》


    第(2/3)页

    因为《红高粱》是管谟业的野心之作,是一部不同凡响的。

    在这本中,声震文坛的“高密东北乡”将正式成型。描述了几代人的家族生活,化用了《百年孤独》的一些手法,钻研多年,现在全中国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说,比他更加懂得魔幻现实主义。

    余切本人如何?

    他确实是懂得西语,他还认识马尔克斯,但懂得和会用是两码事。

    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数学时,为了跟上国际上数学研究的进度,自学英文,当他做出哥德巴赫猜想的相关前沿研究时,他的外语水平仍然不足以到国际刊物上投刊。

    写出来之后,他拿去交给文学月刊《十月》,三天后,编辑部发来审稿报告:“你是不是在致敬余切?”

    什么?

    我妹有!天杀的!我根本没有!

    我学的是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这怎么会和余切有关系?

    管谟业目瞪口呆,结结巴巴的回信:“我最近没有看余切的。余切和魔幻现实主义没关系,我们都知道,从根本上,他否定了这种文学。他说,这是拉美现实主义。”

    随后,管谟业找到一本《2666》的中译本看,看完后来不及纠结为什么余切会这种,当场嚎啕大哭的也是他:我似乎一直生活在余切的影子下。

    ……

    语文教材组在86年成立了编委会,简而言之,编委会定下基调,而各地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选拔文章进入教学教材。编委会选定的越被选拔,越说明编委会的水平高超,符合全国各地编者的审美水平。

    余切总共有五篇进入中小学教材。在五四以来的所有现代作家中,他所占的比例仅次于鲁迅。

    这件事情一开始引发了争议,我们不做反孔精英,不迷信权威,但你这样是不是搞太过了?

    那么多文学巨匠在前二十年挂了,啥也没享受到,难道不值得上个教材?现代家选不出人,为什么不选古代的,外国家也能入选啊。

    结果在这个月,阿根廷给余切颁发了文学奖。总统亲自颁奖。

    虽然这一奖项并不大,然而对时下的国人来说仍然是难得的好消息。传言《2666》还被一批西语作家提名塞万提斯文学奖,这是西语世界的最高奖项。

    如果能成,这是中国作家了不得的成就。相当于巴西选手拿到中国乒乓冠军。

    《小鞋子》、《落叶归根》入选小学教材,《未婚妻的信》、《大撒把》和《我们俩》则进入到中学教材。

    《十月》的现任总编苏玉说:“要说神童,我们原先也有更厉害的神童作家,刘堂,这个人十岁时写的写满了五个本子,轰动全校;十三岁时写的东西登上《新民报》;十五岁时,初中还没毕业的他竟然被调去《冀省文艺》当编辑;17岁时,高中还没毕业,赶上教材改革,发现语文课本上的,就是自己曾写过的文章。”

    “我们如何对待他的?勿要使悲剧再犯,作家的腰杆是直的,折不得!”

    苏玉成功了,她提前被任命为下一届全国高考的语文命题组组长,有消息称她有可能被调入教育部门发挥余热。因为她极力要求把余切引入到教材,结果果然很受欢迎。

    苏玉非常开心。

    当初王世民病故,《十月》选拔总编,点兵点将到了苏玉,她思考了一下慷慨赴任。虽然做一个普通编辑也没什么不好,但做总编还是要更海阔天空嘛。

    石城,红楼梦剧组。

    因为东南亚富商的投资,荣国府影视基地提前在这完工。

    剧组为了拍摄出古色古香的大观园,一比一复刻了中的荣国府,张俪和陈小旭几乎每天都在拍戏。吃穿住行都和古人没什么区别,一睁开眼,就是古色古香的建筑。

    不过,就算是在这儿,她们还是经常能听到余切在美国的消息。

    “你俩现在和亲姐妹有什么区别?”导演王福林说。

    “这几年每天都在一块儿,就算是真的薛宝钗和林黛玉,也不一定有你们两个亲密。”

    王福林摇着头。他已经看出一些征兆。

    张俪性格和薛宝钗很相似,不怎么愿意说话,笑起来也很含蓄。陈小旭却相反,原先是个机灵鬼,现在她每天拍完戏之后,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和张俪打闹。

    扮演王熙凤的邓洁失落道:“我原先是张俪最好的朋友,现在我不再是了。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道。”

    别人调侃道:“你也可以是,又怎么不可以呢……”

    邓洁笑道:“宝钗和黛玉是一体两面,我就算了吧,她们是一个完美的人,被生生分成了两半,天生是要在一起的。”

    谁能拥有这样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