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非军事区(共同警备区)(二)-《文豪1983》


    第(1/3)页

    《军画报》的闲云强又一次担当余切的摄影师。

    令余切意外的是,几年前和余切合作过的宁克、王敏等人都向他打来了祝贺电话。余切知道这是大棋的一环,但他还是想要为牺牲的老唐做些什么。

    收到命令的当天,在余切的强烈要求下,他和闲云强就去了原先发生冲突的四连哨所。

    余切带了一瓶特供茅台酒。一大半分给了四连人,剩下的一点儿,余切洒在了唐排长的墓碑上——根据唐排长家人的意愿,唐排长就近埋在老山的竹林间。

    “老唐,我找你们大区领导要来的,给面子吧!你都不知道这瓶酒能值多少?再过些年,是有价无市。”

    “不过,你当然配得上!十瓶酒也配得上!我本人并不爱喝酒,这都是为你拿的。”

    这个哨所附近有郁郁葱葱的竹林,极其茂密,连炸弹犁过几遍,都没能把铁一样的竹林折倒。将来这里会变成一个烈士园,也许老唐就在其中。不过他已经提前化作了一抔黄土,一缕灰。

    余切满饮一口,把剩下的酒全倒在泥土上。

    “你是个好兵!答应你的,我做到了。”

    “我没来得及告诉你的,我会想办法去做。杀人何须用枪?读书人有读书人的办法。”

    坐在老唐的墓碑前,余切轻声留下这么几句话。待余切站起来,回过头时,发觉四连中已有许多人流下了热泪。

    不知道是因为触景生情,还是因为余切的离开?

    其实,他们也大概是最后一次和余切见面。

    ——

    河内,越南总政特别宣传局局长裴顺化,正在观看一份来自前线的报告。

    这份报告中显示,在渭川前线(即我方所称老山前线),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现象。

    守卫在某高地的越南人,私下和对面串通。中国人向他们扔来香烟、糖果,外面包着写有问候语的纸条:避免紧张,保重生命,等待换防。

    这一地区的特点是,双方都身处由天然岩洞或者石缝改造而成的掩体之中,彼此距离很近。在高地,两边相距不到10米,越南人可以清楚地听到另一边中国士兵的喊叫声或者说话声。

    正因为这种地理现象,四年前,中国《未婚妻的信》曾在越军前线口口相传,引起轩然大波。

    雪花一样飘来的分手信、经济凋敝、军心涣散……上述中所提到的所有问题,全部成为回旋镖击中越南人。

    于是,换防的越南军队怀疑上一任部队和中国人十分默契,根本没有打仗。怪不得几个月没有丝毫动静。

    越南人一发觉对面阵地的士兵表现出想要和平、不想打仗的迹象,通过打手势的方式来试探,做出握手、不互相射击的动作……立刻也投桃报李,互换礼物,然后继续打默契仗。

    这种默契在许多地方,已经发生了超过一年。

    自“停战谈判”后,现在这种默契已经彻底公开化。在老山的前线,到处都是放下枪支,消极抵抗的越南兵。

    与其说停战,不如说在这之前,前线一部分兵就已经私下放弃作战。

    前线士兵私自停火、互换礼物的消息一传回河内,立刻引发轩然大波。这代表基层已经忍无可忍,彻底丧失了作战意愿。

    越南总政感到非常吃惊,成立了以裴顺化大校为主的工作组,专门去高地调研事情的真相。

    士兵私下停战的事情,也引起了越南最高层的注意。越南后方的黎大将听取了工作组的报告,看照片后,露出了一个人所能流露出的最严肃的脸色。他沉思了很久,最后对裴顺化说:“我已经知道,这是一场双方都不愿意进行下去的战争。”

    “我们不仅仅是输在了正面战场上,还输在了文化上——我们之所以要停止战斗,就是为了今后培养出像余切这样的人。否则早晚有一天,我们会被北方的邻居所同化!”

    裴顺化问大将:“我的任务是什么?”

    “你的任务,就是保护好余切,不要破坏掉来之不易的停战!”

    “还有,你要调查出来,这些前线私自与人串通的士兵,到底是不是我们队伍中的叛徒!如果是,一定要铲除掉!”

    ——

    现在距离裴大校看到那份惊人的报告,已经过去了大半月。

    他奉命前来保护余切,这是越南国防部的命令。

    “敌国”的作家余切比几年前更加具有影响力,如果他在这里受到枪击,不仅会使得“停止冲突”的协约告吹,还会损害越南在国际上的形象。

    越南已转向“革新开放”,急需国外投资。对他们这种依赖外资的穷国来说,尤其不能有国际上的巨大丑闻。

    从斯德哥尔摩传来的消息表明,余切已走进了最后的诺奖五人名单之一。他的新闻在西方很受到关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