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因此,保护好余切成了越南人最大的事情,中国也派了一个小队跟随余切。人数要远远的多于越方。 他们用严厉的眼神望着越南人,表达了“不允许我们的作家受到任何伤害”的意味。 这就是所谓的“诺奖级”作家? 经过严密交接后,裴大校在老山某高地上,第一次见到了他研究过许多次的余切。 这个仿佛有魔力一样的作家…… 裴大校的感情很复杂,既有仇恨,还有一些他不愿意承认的恐惧。 “余先生,我是裴顺化大校,在这些天负责你的安全,共同走访和调研。你在我们越南很出名,我是第一个见到你的越南人……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幸运?希望我们都能达成和平的任务。” “你也会说中文?”余切道。 “中国曾经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有许多人都会说中文。”裴顺化显得不卑不亢。 “原来你知道这个事情!你知道你们的国父胡志明是一个儒生吗?他痴迷于中国文化,写得出诗,还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翻译成法语、英语到国外去。我曾经慕名找来看过……” 说到这里,余切忽然笑了起来,众人正以为他有什么高见,却听到他说:“不过我认为,胡志明翻译的水平不高。” 越南这边的人当即怒了,人数更多的中方代表团立刻怼了过来……裴顺化伸手制止。 他问余切:“余先生为什么要折辱我们的先辈,他和你们的领导也有很深刻的友谊。” “我只是公允的评价他的文采,如果你觉得不对,可以找知名作家来评判我……可惜在你们那里并不容易,恐怕全国也找不到一个。” “还有!”余切说,“你不是第一个见到我的越南人。” 他走出几步,没有回头,而是直接道:“因为第一个见到我的越南人,已经死了。” 众人当即想起来:余切一开始是因为那一枪成名的。 —— 初次照面,裴顺化就吃了个闭门羹。 他觉得不能和余切陷入到争论当中,而是要摆出事实来。 这样,就算余切再怎么牙尖嘴利,也没办法污蔑他们。 裴顺化始终有一个疑问:难道前线那些越南兵,真的会因为的挑拨,就放下武器,情愿不抵抗吗? 作为交战双方,到底是谁先抛出橄榄枝,打起了默契仗的? 中国人说,是越南人先开始的。 越南人说,不对,一定是中国人。 要搞清楚这件事情,不得不深入调查一番。 双方开始沿着前线那些较为平和的高地访问、发放书籍。 第一个抵达的高地是634高地。这里已经有近一年没有任何冲突,双方都默契的停战,甚至有人说,一些越南人已经和中国人建立了不错的关系。 这还打个几把? 中国人停火自然是开心的,他们占据了老山的大部分,“入侵”后拍拍屁股回家了,巴不得停火。 而越南人竟也停火,看起了余切。 妈的!这让裴顺化十分恼火! 《军画报》的记者闲云强说:“我采访过这个阵地的秦团长,他们告诉我,越南人不时地向我军阵地投掷纸条,用各种通讯工具向我方喊话传递信息。” 裴顺化立刻否定道:“我不相信是我们先投掷纸条,说不定是你们最先呢?” 闲云强在前线混迹多年,有保留物证照片的习惯。他找来一张拍摄于87年年初的照片胶卷,胶卷上有拍摄当日的年月日。 而照片拍摄了什么呢? 一条纸条,上面半是越语,半是汉字写着:中国越南友好相处。 越南方面的人大为惊讶,裴顺化不承认一条纸条就能代表越南大多数士兵的想法,于是闲云强这边抛出了更多证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