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共同警备区(四)-《文豪1983》


    第(1/3)页

    老山前线有个以物换物的交易市场,譬如一本军旅,可以用巧克力、口香糖换取一天时间来阅读;罐头和瓶装水就相当贵重了,尤为贵重的是香烟,一包烟在部队里能卖到社会上十倍的价!以至于香烟要拆分出来,一根一根的交易。

    战士们为抽一口烟,提前抵押自己退伍后的工资……有些个倒霉蛋,仗还没打完,钱已经欠到了几年后,这都是李存宝当年来前线调研发现的,现在也没什么大变化。

    《共同警备区》能值个什么价呢?

    在距离老山最近的哨所,四连,它能值一条中华。

    余切在这里结束他的慰问之旅,这个爆发过“最后一次战斗”的哨所,也成为了余切在老山的最后一站。

    《军画报》的闲云强,政治部的老蒋和宣传科老徐,以及越方的宣传特科科长裴顺化……他们都和余切一起,准备隆重纪念这一场告别。

    当天一大早,余切就把几本《共同警备区》送给了裴顺化,告诉他这个好消息:

    “裴大校,我们准备在前线免费发放,还要录制成广播剧,让对面的越南兄弟也能听到!”

    裴顺化作为半个特务,自然知道这本书:“这本书太贵,好几块钱!我们越南人买不起!等你们中国人都看得烦了,倒背如流了,才轮到我们越南兵看!”

    越南现在的经济情况确实恶化得匪夷所思。比如,在前些天双方的告别晚会上,双方士兵互相向对方扔出纸条,许下战后的愿望。

    中国人许的大多数务实的“好单位、房子”等稀缺资源,而越南人就不一样了,越南某营有十几个人都许下了同一个愿望——他们希望能在打完仗之后,去中国南方购买永久牌自行车。

    这些人为越南政府打仗十几年,退伍后唯一有钱购买自行车的是战斗营的营长。

    八十年代,参军实质是一项待遇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准的事情。部队不仅管饭、管衣服、管教育,还管工作分配,越南人更是这样了,他们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体制,当前线的越南人都叫苦不迭的时候,他们的老百姓恐怕已经快活不下去。

    余切从这一个事情,就能判断得出越南人的经济情况。他道:“自行车是三大件之一!在我们中国,一个男人要结婚,至少要集齐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而且这是七十年代的价码!”

    “现在呢?”

    余切说:“电视机,摩托车,洗衣机。”

    一同参观的四连连长邱连笑了:“我们的待遇也没有那么好,一辆摩托车几千块钱呢!摩托车应该不算三大件,我认为剩下一个大件是电冰箱或者是录影播放机。”

    “那也是我们买不起的。”裴顺化很诚恳的说,“我们买一辆自行车都要凑钱买。国内经济已经相当困难,我一直和‘常征’同志有联络,知道一些真实的经济数据……余老师,‘常征’同志是对华友好的,他们是我们越南高层中一股友好力量。”

    裴顺化沉声道,“如果没有‘常征’同志,我们至少还要有更长时间的冲突。你也不会看到本来在后方的我。”

    余切问他:“你这些话说的,像是和平全都由你们越南人施舍来的一样!真要打下去又能怎么样呢?无非是再死一些人而已,难道是我死?肯定是你们越南人死得多。”

    裴顺化被余切这话激得满脸通红,有心想为政府争辩几句,却哑口无言。

    他不敢破坏和平的大局,只能摆出服软的态度道:

    “现在已经和平了,余老师……你不要再说这些话了。”

    余切没有接话,而是隐晦的提醒裴顺化:“我们准备用广播教越南人简单的汉语,还要通过热气球投放《中越友好历史画册》,《共同警备区》这篇也是,由我来掏钱,将部分单行册无偿赠送给你们越南人。”

    “你准备捐多少册?”

    “两百册。”余切道。“我希望我们能永远的友好下去。你想想,胡志明当年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这些话引起所有人的热烈掌声。只有裴顺化觉得,余切的话里面带着杀意。

    “永远”友好下去是不可能的,怎么“永远”呢?除非越南的好战分子全被杀光了,那就可能永远了。

    而且他为什么要提到胡志明同志……

    他不能把《胡志明情史》也投放到前线吧!他到底写了没有?!

    裴顺化细思极恐。

    果然,不久后余切就要求让哨所对面驻扎的越南部队也来“非军事区”中,大家一起庆祝。根据停战协约,这是一条宽约四十公里的地带,恰好占据了老山的河谷地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