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八月。 洛阳。 自上次段羽离开洛阳之后,已经一月有余。 诸事渐渐平息。 董卓也在段羽离开洛阳没有多久之后前往了河东郡赴任。 但关于段羽的种种事迹,依旧在洛阳流传。 特别是段羽和袁术在赌坊那一场投壶之赌,以及段羽临行前自附中夜宴做的那首诗,都在洛阳城内广为流传。 然而,从昨天起。 一则有关于段羽在汉阳郡的事情再次在洛阳传扬开来。 前往汉阳郡赴任的段羽家眷在抵达汉阳郡之前,竟然被羌人伏击,险些葬身。 段羽一怒之下血洗羌族种部,杀敌一万余人在冀县城东门堆积成为京观。 而这才不算。 昨天,段羽上书朝中,要出兵征讨羌族的文书如今已经到了太尉府杨赐面前的桌案上。 此时,太尉府邸内。 已经满头花白身形佝偻的太尉杨赐端坐在案几后的胡椅上。 身上的官袍显得有些肥大。 站在杨赐身前的则是其子,如今担任九卿之一的卫尉杨彪。 “父亲,这段羽刚一到任汉阳郡,就要对羌作战,而凉州刺史梁鹄上书弹劾段羽的文书也已经送达。” “说是段羽假公为私,想要报复羌族,进而发动战争。” “凉州如今长治久安,贸然发动战事,不利于凉州局势,很有可能会引发凉州动荡。” 坐在胡椅上闭着眼睛的杨赐一声不吭,就好像是睡着了一样。 从窗外还有门外射进来的阳光落在杨赐的身上显得极为安详。 “吾儿觉得,段羽此举,可行否?” “朝中又会有何非议。” 闭着眼睛的杨赐话音缓慢的问道。 杨彪想了想,略微捉摸了一下说到:“父亲,儿认为不妥。” “如今凉州太平,若真因为段羽一人之事,而使得整个凉州动荡,那无疑不利于朝局稳定。” “凉州刺史梁鹄上书,儿觉得有道理。” “哦。” 杨赐不惊不喜,依旧是面无表情。 “那这么说来,你是反对段羽出兵讨伐羌族了?” 杨彪点头道:“是的父亲。” “哎......”杨赐摇了摇头道:“是梁鹄私下里给你写信了吧。” 杨彪一愣,随后立马低下了头道:“父亲,梁鹄.....梁鹄的确给儿写信了。” “只是......” “只是什么?” 闭着眼睛的杨赐皱了皱眉问道:“何为智者见利而思难,暗者见利而忘患?” “你把这句话的意思说说看。” 杨彪几乎不假思索的说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在看到利益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