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身旁的随从好像也发现了什么。 成群结队的官兵,要么是之前公孙瓒率领的白马义从,要不然集体出现这么多,只能是公孙氏的私兵。 而刚刚经过的这批骑兵明显都穿戴着汉军整齐的制式盔甲。 士兵是不可能有这么多盔甲的。 而公孙瓒麾下的白马义从皆是白马不说,在年初之后便已经被调遣到洛阳了。 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公孙瓒被调遣入洛阳,王双也绝对不敢不和公孙氏不打招呼就私自贩马。 “老大,那这群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一旁的随从问道。 王双微微摇头表示也不清楚。 “先不管是什么人了,既然是官兵,只要我们贩马,就不能被他们发现,否则一样危险。” “这样,你先告诉兄弟们在这里不要出去,我带两个人去看看,看看这群人要去什么地方。” “如果不是走咱们的必经之路,咱们再行出发。” “如果他们是要去卢龙塞,那我们就只能慢慢的跟在他们后面,估计今天晚上是到不了‘关市’了。” 随从听完之后点了点头。 随后王双带着两名手下便悄然的跟上了前面的骑兵队伍。 ............. 临近傍晚,卢龙塞东门数十里以外。 此时一支由数辆马车还有几十名骑兵组成的队伍正在朝着辽西郡的方向缓缓前行。 被骑兵保护在中间的马车上悬挂着一面旗帜。 气质上书写着‘鲜于’二字。 雍奴鲜于氏,世二千石,乃是幽州一等一的士族。 雍奴鲜于氏兴于鲜于裒,其后有官至胶东相的鲜于弘,弘子鲜于操,字仲经,郡孝廉谒者。 操子鲜于琦,字璋公,举孝廉。 琦子鲜于式,字子仪,督邮,早卒。 式子鲜于雄,字文山,雍州从事。 子鲜于璜(44—125) ,字伯谦,治《小戴礼记》。 察孝廉,任郎中。 升度辽右部司马,参加窦宪北击匈奴之役。 迁雁门郡太守,在官以德政,教化人民,不滥刑治,声誉颇高。 悬挂着‘鲜于’旗帜的那辆马车上此时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准备去辽东郡赴任的鲜于银。 坐在马车上的鲜于银掀开了马车的吊帘朝着外面看了一眼。 看到天色逐渐昏暗之后,鲜于银从马车的车窗当中冲着外面的亲随摆手说道:“让队伍找个地方就地扎营吧,今天晚上就在此地休息,明天早早启程继续赶路。” 随从听到鲜于银的命令之后,立刻朝着队伍最前面走去。 不一会的功夫,走在最前面百夫长便寻找到了一处路边带有水渠的地方下令停车安营。 两侧高耸的山峰逐渐遮挡了西垂的夕阳,山谷当中的光芒逐渐暗淡。 就在距离鲜于银安营扎寨的数里之外,徐荣正站在一处路边的森林当中。 副将脚步匆匆的来到徐荣身边拱手说道:“将军,他们的队伍就停在了前方数里之外安营了。” 听到副将话的徐荣点了点头然后说道:“让士兵们都换上衣裳吧。” “但是都记好了,不许伤人,以恐吓惊吓为主,特别是鲜于银知晓了没有。” 副将连忙点头表示听清楚了。 不多时,隐藏在树林当中的辽西郡的郡兵便都换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衣裳,完全打扮成了鲜卑人的样子。 就连徐荣也换上了一身衣裳。 随着所有人都换好了衣裳之后,徐荣一声令下便带领着五百骑朝着鲜于银的驻地而去。 当徐荣带领麾下的士兵朝着鲜于银的营地而去的时候,树林当中又走出了另外的一个人影。 不是别人,正是一路跟随而来的王双。 看着换装之后的徐荣等人,王双一脸的疑惑,随后也跟上了徐荣出发的方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