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人要认识自己-《穿越成为小婆婆》
第(2/3)页
阮氏陪笑道:“当然是去书院好一点,不仅先生的学问好,人多了在一起,彼此间也有个进益。”陆氏忙接话道:“书院那么远,少爷们金尊玉贵的,累出病来可怎么办呀?少爷们又不求作出惊世文章,请个先生就是了。”阮氏脸色变的极为难看。芷岚摆了摆手,说等张京回来再定,就让众人都回去了。
却说瑞宁去了李氏房里,李氏摆上茶,瑞宁坐下看着李氏说道:“姨娘,我给您丢脸了。”李氏笑着摸了摸瑞宁的手,说道:“这是哪里来的话,那你从姨娘的肚子里出来,要看人家的脸色生活,姨娘是不是也给你丢脸了呢?咱们娘俩不说这话。”瑞宁低头笑了笑,说道:“姨娘,您觉得太太会像以前陆姨娘那样难为咱们么?”李氏捂嘴笑道:“傻孩子,以前那是陆氏底气不足,难为咱们才能显出她那房来。现在回来了,太太是宗室贵女,又有个承爵的嫡长子,还有个当了探花郎的次子,难为咱们干什么。你只要别做让太太厌烦的事,咱们的日子就会过得好好的。”
瑞宁听了之后,坐起身来,正色地小声说道:“那……姨娘,我跟您商量个事。”李氏也忙前倾了身子,低声道:“你说。”瑞宁说道:“这次不管太太决定是请个先生,还是把人送到书院,我都不打算继续读书了。我知道自己读书习武都不是那块料,我想求太太让我去铺子里或庄子上帮忙。您也知道,哪怕将来捐个官,不过是面上好看而以,却鲜有实职,岁俸也不过几十两,还不如几个月的月钱。人家都知道我是庶出,要那个面干什么呢。不如去干点事情,咱们也有个进项,打点上下方便些,将来妹妹出嫁我也能给妹妹添点东西。”
李氏听了眼圈微微泛红,她也是庶出,知道庶出子女的诸多不易。自己的儿子自己知道,太老实了,可是第一次自己想事情,却是为了自己和妹妹,又怕自己不同意,小心翼翼的和自己说。李氏开口道:“原先爷经常来这里的时候,我也攒下点东西,将来给你媳妇,给你妹妹也是有的。”瑞宁忙道:“不是的姨娘,儿子就是想学着做点事情。要不将来怎么办呢,一直依靠家里读书,然后捐个官,在家里混吃混喝一辈子?那人才是真的废了呢。”李氏直得同意,两人商量了半天,怎么和芷岚开口。
稍后,瑞宁便返回芷岚屋内,芷岚笑着让瑞宁坐了。瑞宁明显紧张的开口道:“太太,儿子想求您件事。”说着抬头看了看芷岚的表情,见芷岚还是温和的笑着,又大了点声,说道:“儿子不想接着读书了。儿子考了两次院试都未通过,也知道自己在读书习武上都没有天分。父亲十四岁就上战场杀敌了,儿子也像为家里做点事情。想到铺子里学点东西,求太太恩准。”
芷岚倒是很欣赏瑞宁,人最难得的就是有自知之明,像孔乙己一样就废了,芷岚笑着说道:“什么大事也值得这样郑重,等你父亲回来了我跟他说一声,明天你再过来就是了。”瑞宁知道这事必须要经过张京的,不然才十四岁,要是不让他继续读书,芷岚就得得个不慈的名声。芷岚倒是想让瑞宁把家里的庶务管起来,家里一直缺一个能管起庶务的人。铺子得有人和管家一起去查帐,庄子的有人时不时去看看,一些外事活动也需要有个男人在外面,瑞宁正好解决了芷岚的难题。
当妈的操心完孩子的工作生活,轮到当爸的上了。
“瑞平今年都十七了,我回来了,也该给他说亲了。你定下什么人没有?”张京开始操心瑞平的感情了。
张京与芷岚谈论瑞平的婚事,芷岚找了借口打法瑞平出去。张京道:“人家说一家好女百家求,咱家是一家好男百家问啊。我虽才回来几天,可是好人家都与我透露出了结亲的意思。我相中了几家,一是九门提督王家,一是领侍卫内大臣孙家,还有一是兵部尚书长孙家。改明你看看这几家姑娘,好的咱们就定下来,瑞安那边也得看着了。”
张京看好这几家,那就是综合考虑完家世,身份等各种因素了。要是在现代,这三家就是进入了张家长子长媳的总决赛了。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人家也是千挑万选才跟张京透露出意思的,两家都有意思,再看看孩子差不多,这事就成了。
这三家都是世家阀门,平时也有些来往,芷岚对这几家的孩子大概有个了解。领侍卫内大臣孙家的女儿平时在京里就有个孤傲的名声,那两家孩子倒还不错,芷岚决定先主要看前两家。
第二天一早,芷岚起身服侍张京,二人穿戴好后,几个妾室就进来给芷岚请安,服侍芷岚和张京吃饭。张京上朝之后,三个妾室站在芷岚屋内,李氏和阮氏低眉顺眼的站在哪里,只有陆氏是不是抬头打量一下芷岚的屋子。这是第二天三人服侍芷岚,昨天因是瑞平第一天去吏部,芷岚让三人服侍完早饭就退下了。今天有些事情就得了解一下了,比如说以前管家的问题,还有庶子的问题。
“你们也坐吧,咱们说说话。”芷岚吩咐下去,马上就有三个小丫环拿圆杌过来摆好,三个人陆氏自然而言的坐在了最前面的。“你们回来了,我也没抽出空跟你们好好说说话。大老远跟爷回京乐,家里都还有谁啊?”陆氏先笑道:“妾身家里都在,父亲现是延平府府尹,家里还有两个哥哥和嫂子。”哎呦喂,直接报家门亮底牌啦,按照惯例降臣重新入职降三等,这么快就又升上去了,不简单啊。芷岚微笑着点点头,看向李氏,李氏轻声说道:“妾身家里也都在,几个哥哥都分家出去过了,只剩大哥大嫂跟父母在一起。”阮氏低头说道:“妾身家里没人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