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燕知堂-《江山无恨》
第(2/3)页
一片哗然之中、桂州知州府台急忙向朝廷快马上奏,一面发疯似的派出州府所有的衙役官差还有厢军士兵去事发地搜索使团踪迹、至于驻扎在桂州的镇守禁军,现在大宋的知州是没权利调动的。
此事好死不死的正好在使团进入桂州治下发生、让知州大人是焦头烂额……朝廷自打败于白藤江,对交趾丁朝的心思似乎就淡了下来。中原北地还没彻底平静下来呢!整日里嚷嚷恢复汉唐盛景有个屁用?自打那雄心勃勃的赵宋官家北伐契丹大败而回、这几年用兵的心思似乎就按下了,按下了好啊……百姓就能过几日太平日子!
这次的使团据说就是奉旨去给交趾丁朝册封的!连带着赐下金银布帛、盘桓了几个月才谈的交趾愿意服个软,只要把这劳甚子交趾使节抬到汴梁城给大宋官家磕个头!官家朝廷的面子不就回来了?南疆自然也就太平下来了嘛……
面面相觑的百姓们藏在街边巷尾门板后面、眼巴巴的看着一队队衙役官差和蓬头垢面的厢军士兵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匆匆忙忙的往城外赶去,就连一向拉稀摆带吊儿郎当守城门的几个兵丁也都手持长枪默然肃立。桂州城里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压抑起来……
午后、城内西郊偏僻角落的唯一一间义庄,衙门的仵作和推官迈步走出、吐掉嘴里所含避尸毒恶臭的姜片摇摇头急匆匆的向府衙而去。诡异……运回来的几具尚未彻底腐臭的尸体上处处都透着诡异!这结词可怎么向知州大人写呢?州府推官心事重重的离开了义庄。
看守义庄的本来是一名老孤寡,六十来岁的年纪耳聋眼花。现在这老人却被几名神色苦闷的衙役给撵到了墙外的破草棚里存身,义庄都不让他进了。
老头儿歪着身子靠在草棚里的草堆打着盹,忽然腹中一阵鸣叫、居然被生生饿醒了!老头爬了起来刚想去门口求求几位差官通融一二让他进义庄取些吃食,就觉得一道黑影瞬间在漏光的草棚顶上掠过!
老头揉了揉眼睛、又不见有什么动静了。
一道影子此时正静静地贴在存放尸体的草堂屋顶之上!
影子一身灰衣、黑纱蒙面,两只明亮的眼睛正透过茅草的缝隙打量着屋内的情形。草堂外面此时还站着两个无精打采的衙役,两个人抬头看了看日头、不由得低声骂了几句,见上官都已跑的不见了踪影、二人便商议着出去寻点吃食。他们可不是那个看管义庄的老孤寡、对着这些臭气熏天的尸体还能在旁边的小屋里做饭吃!
两名衙役拉拉扯扯的溜了出去,灰衣人又四下里看了一番、便单手抓着木头房檐轻巧的翻身落地。
义庄这种阴气森森的鬼地方、似乎连虫子都不多,四下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动静。灰衣人挑开门帘、迅速地闪身钻了进去。
屋子里还存留着仵作推官验尸时留下的陈醋味道、但浓郁的醋味还是掩盖不住空气里那一丝丝闻之欲呕的尸臭!灰衣人看了看摆放在架子上的三具尸体,取出一双白绢手套戴上后轻巧的揭开了最近的一具尸体上的麻布。
死者四十余岁、脸膛灰黑,两只眼睛半睁不睁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一身略有些脏乱的小吏服饰,没有戴襥头发簪、带着几缕灰白的头发乱糟糟的打散着。应该是仵作在验伤时检查了死者头上有没有伤口。衣襟大开着、露出了黄蜡蜡的胸口皮肉,但却完好无损。因为致命的伤口已经明晃晃的摆在尸体的咽喉处!
灰衣人皱了皱眉头、伸手查看了一下死者咽喉处的伤口,一寸余、前后透骨,一剑封喉!伤口两侧的边缘都是利器切割的痕迹,剑伤与刀伤还是很好分辨的。可让人不解的是、血呢?这一剑直接刺断了死者的咽喉气管和血管,按理说死者应该手捂咽喉拼命挣扎一番才是!迸射而出的鲜血一定会沾染得死者双手和衣襟上到处都是、为什么没有血呢?死后戮尸?可仵作还有这名灰衣人翻来覆去的查找了一番还是没能在尸体上发现任何破绽……毒?中毒?银针探喉、银针探腹,没有丝毫的异样!眼耳口鼻和指甲也没有任何异常,骨骼也没有折断。
第(2/3)页